如何騎自行車 . 單車運動與抽筋

轉載自mobile01網站單車版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41&t=529365

<如何騎自行車>

騎乘姿勢

自行車是一種人力車,它的行進速度除了車子本身性能的影響因素外,人的體能也是另一主要決定自行車行駛速度的要素。然而騎自行車真的只要體力好就可以騎得快嗎?也許一個體能好的騎士可能會騎輸一個體能比他稍差的人,發生此種狀況有一種可能就是騎乘姿勢的問題。任何運動中姿勢都是運動表現好壞的主要因素,在自行車運動中,沒有正確的騎乘姿勢,就幾乎不可能會有太好的成績。以下就自行車騎乘姿勢的調整作逐一的介紹。

一、坐墊高度

坐墊的高度影響著腳部踩踏的伸展程度,高度太低的坐墊高,使得踩踏迴轉時腿部肌肉無法得到充份的伸展,因而無法作有力的踩踏,容易造成腿部疲累。如果坐墊高度過高,則同樣會減低踩踏的施力,同時由於踩踏時肌肉過度伸展,還容易造成腿部抽筋甚而造成運動傷害。以下公式可作為決定坐墊高度的參考:

跨下長×0.885=大齒盤中軸至坐墊上緣的長度(沿立管測量)

以公式算出來的坐墊高,因個人的踩踏習慣不同,可作些微的高低調整,大約可上下調整一公分的差距。


二、坐墊前後位置

騎乘自行車運動時除了雙腿向下伸展的幅度外,還有一個影響踩踏施力的重要因素就是踩踏時雙腳前伸的幅度。坐墊位置偏後會造成腳部過度往前蹬踏使得踩踏迴轉順暢度變差且力量減弱,若是坐墊位置過於偏前,則會造成大腿無法自然向前伸展而減低踩踏效率。決定坐墊前後的方法是,坐上坐墊,腳掌踏在踏板上,踏板轉至曲柄與地面水平,將腳姆趾根部的關節骨調整於踏板軸上方,此時從側面看膝蓋前緣向下的垂直線應該與踏板軸呈一直線,此時您的臀部與腳部處於最佳的相關位置踩踏最有效率,反之若是膝蓋偏後則將坐墊向前調整,膝蓋偏前則將坐墊向後調整。

三、把手與坐墊高低差

一般人常會直覺的認為騎車彎腰駝背會腰酸背痛騎得更累,可是偏偏每個選手都是彎腰駝背的騎車,難道他們都不會腰酸背痛嗎?顯然一般人的想法錯了,要不然難道選手都瘋了不成?我們作個實驗,您現在站直上身用力以腳向下蹬地面,跟你彎下腰用力以腳蹬地面,你將會發現彎下腰蹬踏的力量遠大於站直上身時蹬踏的力量。同樣的騎自行車的踩踏也是一樣,彎下腰要比坐直身驅來的更有力踩踏,但這裡所謂的彎腰並不是真的去彎曲你的脊椎,而是挺直你的背,以大腿骨與骨盆連接處作為彎曲點,如此就能很自然而有力的踩踏,在自行車騎乘上能造成此種姿勢的方法就在於坐墊位置高於把手。

當車架的尺寸符合騎乘者的身裁時,坐墊與把手上緣的高低差距最小以四公分為起跳點,身高越高手越長的騎乘者,坐墊把手的高低差距也越大。如果坐墊把手高低差小於四公分表示車架對於騎乘者太大,若是坐墊把手高低差過份的大(例如坐墊拉得超高)就表示車架對騎乘者太小了。至於坐墊把手高低差多大才算合適,通常是以騎乘者身體的協調感及舒適感為準。通常剛開始騎乘者的坐墊把手高低差不會太大,隨著騎乘者經驗的累積,騎乘姿勢會越來越像選手而達到一較佳的坐墊把手高低差。



如何踩踏

乍看之下「如何踩踏」這會是甚麼問題!難道有人騎自行車不知如何踩踏嗎?從自行車「運動」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大膽的說,大部分的自行車騎乘者是不知道如何有效率的踩踏踏板的,這其間的差別就在所謂的「有效率」。 踩踏板跟有效率的踩踏板是很不一樣的,一般的踩踏只是讓自行車能夠前進,而有效率的踩踏板是要能維持運動時的高速,甚且能隨時作出攻擊式的加速,或是對行進集團突如其來的加速作出跟進的反應。要達到這樣的標準關鍵就在踩踏的轉速(rpm 每分鐘迴轉數)。其實自行車前進的動能都是來自踩踏的轉速,就像汽車的引擎轉速一樣,必須在一定的轉速以上才能發揮馬力的輸出,而騎自行車發揮馬力的踩踏轉速於平路段通常是每分鐘90~120 轉,在爬坡路段則是每分鐘70~80轉。不論在甚麼路段,轉速不足時就無法輸出足夠的動能,此時自行車騎起來會有拖重感,怎麼騎都騎不快,爬坡一直失速,平路也快不起來。但是若是騎乘時轉速過快,則會有浪費力氣在拼命轉動雙腳的感覺,很容易喘不過氣來,也很容易腳酸。因此練習自己的踩踏轉速就成了自行車運動的首要練習項目。

如何變速及安全騎乘

單車安全騎乘

許多人常抱怨,台灣的道路汽機車太多、不安全不適合單車騎乘。其實就算將整條北宜公路劃為自行車專用道,就成了單車騎乘的天堂了嗎?其實未必,一條北宜單車專用道並不能保證單車騎士不會彼此相撞、不會自己摔倒。如果感覺危險就騎慢一點,如果車多大家遵守秩序就不會有問題。

基本上道路不會威脅用路人,反倒是用路人本身才是道路上危險的來源。對單車騎士而言,當我們抱怨汽機車所帶來的危險時,我們自己是否也製造了自身的危險呢!這其中關鍵就在於單車安全騎乘習慣的養成。單車安全騎乘,可分為尊重路權的騎乘習慣與安全的騎乘技術兩部份來說明:

尊重路權的騎乘習慣

在一般道路上任何的行人或是交通工具都有權在其中行進。只要不妨礙其他的用路人,我們可以在北宜公路上開汽車、騎單車、駕牛車、騎馬、跑步或走路。要讓所有的用路人能在公路上順暢行進的關鍵,就在於尊重彼此的用路權。速度慢的不應該擋路,速度快的也不應該壓迫速度慢的。

1.靠路邊騎乘

靠路邊騎乘是單車安全騎乘的第一守則,因為,在大多數的情況下,路上的所有車輛的速度都比單車快,如果單車佔據了車道,那麼也就無怪乎其他動力車輛對單車不客氣了。在實際經驗中,許多單車騎士在風景迷人的路段,在上坡疲累時,在下坡忘我時,都會不知不覺的騎向路中央。因此,建議單車騎士們要時時提醒自己,不要擋了別人的路。

2.注意後方來車

單車與汽車、機車有一很大的不同就是它很安靜,後方有來車,在一百公尺外就可以聽到。如果明明有車輛從後面接近,你還沒聽到,沒有儘量騎得靠邊一些,那麼出了什麼狀況,自己也得負些責任。

另外在你必須偏離現行直線,像是轉彎或閃避前方障礙物時,切記一定要回頭看看後面是否有來車。因為,所有的車都比你快,如果你突然偏離行進路線或是轉彎,後方距離近的車輛可能反應不及而撞上你,這就很難說別人有什麼過錯了。

3.表明你的行進動向

就像開車須打方向燈一樣,你也應該讓其他的車輛知道你的行進意圖。適當的手勢,可以讓他人知道是否應該減速禮讓你的行路權。

4.注意力分配前30~40%後70%~60%

從前三項騎乘技術的描述,您應該了解,為什麼騎乘注意力的分配是前30~40%後70~60%了。
安全的騎乘技術

安全的騎乘技術是指,騎乘者本身應具備之影響行車安全的單車操控技能。這牽涉到在人不犯我的情況下,如何確保個人行車的安全。

1.雙手同時煞車

煞車時如果只煞後煞,制動效果會不夠,在速度快時會撇輪;若是只煞前煞則很容易造成向前翻車,唯有雙手同時煞車才能發揮適當的煞車效果。

2.適當的煞車距離

瞭解您愛車的煞車性能,不要太晚煞車以免撞擊;即使是煞車效果好到鎖死車輪,你還是可能失控摔倒;尤其下坡路段重力加速度會使車速更快,若不熟悉可以點煞方式煞車一路下滑。

3.下坡時身體重心後移

下坡時身體重心後移可增加下坡的穩定性。

4.過彎時腳部的壓車

過彎時為了增加平衡,左彎時應左腳在上右腳在下,右彎時應右腳在上左腳在下,以腳部的壓車動作來增加過彎的穩定性。

5.適當的檔位選擇

單車的速度檔位是為了剋服地形起伏而設計的,在上坡時應提早變至低速檔,以免當上坡踩踏不動時造成摔倒。下坡應採用高速檔,以免在不知覺的情況下因檔位過輕踩踏而空轉造成失去平衡。

<單車運動與抽筋>

抽筋原因面面觀
(1) 熱身不夠:最容易發生抽筋的運動是游 泳。預防之道為熱身操及漸近水溫。當身 體的體溫和外界的溫度相差7℃以上,而且突然接觸時,就會發生抽筋。

(2) 缺鈉:最常發生的情況是洗三溫暖時。大量的流汗,而只有喝水,容易造成體內鉀鈉不平衡,因而引起抽筋的現象。人體的生化作用裡,鉀可以使肌肉收縮,而鈉讓肌肉放鬆。如果缺鈉的平衡,肌肉只有收縮,就會抽筋。

(3) 乙酉希膽鹹:身體是很奇妙的組織,當肌肉已經無法承擔時,就會釋放乙酉希膽鹹,讓您動不了的一種「自救機制」。處理對策:先休息,再以反方向輕輕拉開肌肉 ,然後用手向四側按摩(塗布熱力乳膏或思舒等),有必要再熱敷,再將乙酉希膽鹹推開稀釋之,使肌肉不打結。

(4) 挫傷:肌肉等軟體組織挫傷時,也會打結而產生抽筋現象。

(5) 代謝不良:最典型就是「糖尿病」,因代謝不良而造成肌肉裡水份太多。


對付抽筋快又有效的方法

單車運動裡,比較常見的抽筋及其處理:
1. 手臂抽筋時,輕輕拉直。

2. 腹部抽筋時,輕輕把腹部墊高拉直腹肌。

3. 小腿抽筋時,輕輕把腳板拉成直角(也是晚上睡覺,小腿抽筋的對策)。

4. 大腿前面抽筋時,輕輕用手腕放在膝蓋後方,將腿往後彎曲,使大腿前面抽筋拉直。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蹲下,腳掌著地,像練蛤蟆功一樣。當要站立時,頭要下鉤,弓呈貓背,慢慢站起來,從腰椎開始往上,一節節的拉直,最後停頓一下,才抬頭。這樣才不會黑天暗地、眼冒金星。人云:「人老,不作低頭事。」這是雙關語。的確,尤其人老作低頭的事後 ,當要站立時,頭要下鉤,弓呈貓背,慢 慢站起來,才不會頭暈。

5. 大腿後面抽筋時,輕輕將腿拉直。


防患抽筋有撇步
(1) 運動前的「熱身操」及「動後操」當中,加強「拉筋」的動作。

(2) 運動當中,補充水份的同時,適當地補充鈉(鹽份)以及電解水,可以使體內鉀鈉平衡。飲用運動飲料如寶礦力等,能同時補充鈉及電解水之外,又能讓胃腸迅速吸收水份,減輕胃腸的重量負擔。(小妙方:吃水果沾鹽,不但更好吃之外,還有平衡鉀的作用。)

(3) 適當而漸進的運動。抽筋就是身體在警告我們,現時的運動量已超過我們的負荷能力。也就是說我們平時的運動量不夠,還要多加鍛練。 騎車當中發生抽筋時,除了上述的緊急處治之後,回家後請記得至少要持續數日的熱敷及塗藥按摩,將乙酉希膽鹹推開稀釋,否則以後還是很容易就會再抽筋。
單車運動抽筋的特殊原因

(1) 齒輪比:齒輪比「重」也是造成抽筋原因之一,您可以試踏輕一點的齒輪比(UCI規定青少年的齒輪比,比成年人為輕,就是為了保護未成年車手的發育。所以試踏輕一點的齒輪比,勤練回轉數,絕對是正確的想法。在爬「陡坡」或「顛簸」的地段,選用輕一級的齒輪比,更有意想不到的優勢。可是齒輪比「輕」,有時候會讓您覺得不耐煩,不要急,慢慢的您會體會齒輪比「輕」的騎乘好處。第3度挑戰環法賽冠軍的美國抗癌車手阿姆斯壯,他的教練群發現:阿姆斯壯的個子小,而且出力的經濟效益在於高回轉而不是傳統的重齒輪比,這就是他致勝的秘訣之一。

(2) 不當的騎車姿勢:座墊太低、太前或太後,會形成膝蓋或肌肉負擔偏移。曾有人因而產生膝蓋內的十字韌帶斷裂的病例。至於騎車姿勢,請注意以下列「三 點調整法」來更正。
三點調整法,以適合你的身材
單車如同作衣服一樣,需要量身材調之。三點調整法,是綜合單車運動力學、運動生理及安全駕駛等三項原則而成。

A. 調整座墊高低位置:座墊位置之設定以騎在座墊上兩腳放下腳尖著地,能支持中心高度為準。

B. 前後位置:將踏板位置採至45度處,然後調整座墊前後,以能配合腳踏之筋力最大位置為原則。

C. 調整手把的前後與高低:手把的高度,大抵上,上揚型手把約比座墊高出3~5公分,平把手與座墊等高,跑車型車把則與座墊等高。調整後須注意把手方向再鎖緊。

D. 正確騎乘姿勢:上半身稍前傾,手肘稍彎曲,成正三角形。

沒事多舒展拉筋
舒展拉筋:尤其是對長途賽後的「體能調整」及「恢復疲勞」貢獻最大。單車 活動(尤其爬坡)當中,每逢休息,務必養成舒展拉筋的習慣,既防抽筋又可消除 疲勞。